校园文化

当前位置: beats365官网网页版 > 校园文化 > 正文

吕梁离石清代廉吏——于成龙

发布日期:2022-05-13 点击:次 供稿: 编辑:田承顺 责编: 来源:

于成龙(1617-1684),字北溟,号于山,清永宁州(今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)人,出身于破落的官宦家庭。明崇祯十二年(1639)举副贡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)出仕,任广西罗城知县。行前乡邻至友、家人亲戚劝他:“罗城万里之遥,且路途艰险,还是不去为好。”于成龙说:“偏远荒芜之地亦是中华民族的土地,国家一定会加强管理,为人做官岂能选择险易?况且罗城不能无官,我不去又有谁愿意去呢?”又说:“君命,义不辞险!”于是典田卖房,凑银百两,购毛驴一头,引随从五人,经过三四个月的跋山涉水到达罗城。

罗城山高皇帝远,荒凉落后,盗贼猖獗,瘟疫流行,民不聊生。县境内“蒿草弥目,路无行人”。百姓避居山谷,城内荒芜,只存六户居民,草房数间。于成龙只好与随从暂居关帝庙,接待百姓,处理公务。由于生活艰苦,环境险恶,五名随从死的死、逃的逃,只留下于成龙一人染病在身,面临绝境。但他毫不气馁,带病理事,体察民情,编制保甲,抑制豪强,稳定了社会秩序。他鼓励流民开荒,免税三年;大力兴修水利,发展生产;鼓励商人经商,文人办学,尤其注重教化乡民,兴办学馆,为能读书应举者免除徭役。由于于成龙洁身爱民,深得百姓拥护爱戴,罗城县经过三年治理生机盎然,财和年丰,盗息民安,四方太平。从原来哀鸿遍野、贫病不堪之地变成“种穗盖地,牛羊满山”的富饶之地,罗城被誉为广西模范区。于成龙被举“卓异”,成为全省官吏的楷模。

康熙六年(1667)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。其时合州领三县,因战乱之余,民多流亡,合州城不过百余户人口。于成龙面对此景,一方面用治理罗城的办法,召集流散的百姓奖励垦田开荒,贷给耕牛、种子,并免交赋税:另一方面废除弊习,减轻百姓负担。他首先从自己着手精简随从,节约开支,留一家仆,养一骡,布衣淡饭。几个月后城里户口数以千计。后经政绩考查,升任黄州同知。他严肃整顿属下官吏,禁止铺张浪费,杜绝不合理摊派,惩办诬告之人,堵塞行贿受贿之路。是年秋黄州发生大饥荒,于成龙开仓赈恤,并将自己骑的骤子卖了10两银子募捐施舍,救济灾民,而自己每天只吃粗米饭一盂,粥一匙,配以青菜,终年不知肉味。暑夏,疏麻布做帐,寒冬则穿件粗布棉袄,出门徒步行走,体察民情,人们颂为“于青天”。

康熙十七年(1678)于成龙迁福建按察使,上任时只有简单的被褥一卷,朝衣一套。临行前打发仆人买来几篓萝卜放在船上。船夫向他:“这些不值钱的东西,买这么多有啥用?”他笑着说:“这是我们沿途的口粮,并且还可压船防止颠簸。”果然,他们每天只吃几根萝卜,直到福建为止。到任后,正赶上清朝贵族为对付台湾抗清势力而实行“海禁”政策,地方官僚不顾连年兵祸,动辄以“通海”罪名大兴冤狱。翻开案卷一看,拟处死刑者每案竟有几十个乃至上百人。他对这等荒唐的判案非常气愤,坚决主张重新审理。对怕得罪上司的同僚们说:“人命至重,我绝不能咸阿从事!”经过他仔细阅卷,认真复查,平反了大批冤、假、错案,使上千人免遭屠戮获释归家,贫困者还发给路费,闽人感恩戴德。不久于成龙晋升福建布政使,总管全省钱粮。他编写了一副对联,贴于大堂两旁。上联为“累万盈千,尽是朝廷正赋,倘有侵欺,谁替你披枷戴锁”;下联为“一丝半毫,无非百姓脂膏,不加珍惜,怎晓得男盗女娼”。他“自茹淡素”,几案间,唯蛛罗鼠迹,一竹笥贮朝服,二釜备炊用,文卷书册数十束,除此竟无一物。身边同僚感其艰辛。于成龙说:“我生来没有其他嗜好,布衣蔬食能解饥寒就足够了,什么个人的享受、朋友的馈赠、社会的礼尚往来,均与我无缘,俸禄够养家糊口就行,其他要也无用。”朝廷考核时,举为“卓异”。康熙皇帝赞其,如于成龙方不愧“卓异”二字,特晋升为直隶巡抚。

直隶乃畿辅重地,居住着清族军政要员。他们强迫汉人“投充”,借机侵占民田,扩建旗庄。胡作非为,囊取私利。有的竟纵容盗贼杀人放火,光天化日之下无恶不作,却没有人敢于过问。百姓含冤诉讼,庄头就上堂呼噪,地方官吏只能仰天叹息,奈何不得。于成龙上任后看到这种情况,非常气愤,便理直气壮地说:“我奉天子之命来管理这块土地,惠泽于民,岂怕庄头、贵族!”于是“编保甲,严连坐,以清盗源;除豪强,镇恶霸,以苏穷困”。他重视教化,创办书院,对那些违抗者绳之以法,决不姑息。从此,恶人恐惧,盗息民安。他在任期间“益励清节,自始至终,并无改操,凡有亲友、旧识、同僚相请者一概拒之,绝不允从”。于成龙还亲自组织编写了《畿辅通志》46卷。

康熙十九年(1680)二月,于成龙出任两江总督后,对地方各级官员进行了严肃的整顿。并向他们提出六条基本要求:1.勤抚恤;2.慎刑罚;3绝贿赂;4.杜私派;5.严征收;6.崇节俭。他不但能严格要求别人,更能严于律己;他不仅能勤于政绩,而且亲自微服私访,体察民情。他既敢于惩治贪官污吏,除暴安民,还能想出改革创新、移风易俗的好办法,特别是兴教办学,教化社会公民。又亲自编修清代第一部《江南通志》54卷,数年间治理得两江地面安定清平,政通人和,百姓无不安居乐业,拍手称快,两江地面呈现出市场繁荣、社会昌盛的新气象。

于成龙仕宦多年,居官各地,从不携带家眷,和阔别20余年的结发妻子只见过一面。老来的于翁毫不贪恋功名显荣,接连三次上疏请求“休致”,都被特诏留住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)四月十八日清晨,于成龙端坐而逝,面色如生,享年67岁。同僚来看只见布幔青灯、冷落菜羹、敝衣破履而已。江南百姓闻之泣不成声。康熙皇帝亲撰碑文,称他为“天下第一廉吏”,赐予他“高行清粹”的金字匾额。

(2022.5.13党委宣传部选自 张根成主编《吕梁名人传略》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P.45)

上一条:校级优秀青年教师——冯 霞 下一条: 于成龙的故事有声读物3 beats365官网网页版宣传部监制 beats365官网网页版校园广播电台录制